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8節

這個時空,雖然是部小說,但是,也是切切實實存在著的,這裡的人,所經受的苦難,也是真的。

而她,真的成為了柳暄紅,不是一個書中人物的柳暄紅,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過去,也有未來的柳暄紅。

如果說柳暄紅一開始的想法是體驗一下新奇的人生,玩一場不會重來的遊戲,那麼今天切實的感受到這個世界過後,她改變了想法。

……

翌日,柳暄紅上了半天工,晌午沒回家,而是去了朱茜紅家。

柳暄紅給朱茜紅定了一月十一塊的工資,幫她洗菜串菜,朱茜紅覺得不妥,一個月十一塊太多了,宋家老四讀了十年幾書,如今在廠裡上班一月也就十五,她不過是在家裡幹些洗洗刷刷的輕鬆活計,不用在太陽底下當牛受罪,怎麼能掙得和宋家老四差不多呢。

她在地裡彎腰一旬,一個月掙得工分折算下來,也就五六塊。

柳暄紅不以為意,她在廚房轉悠了一輩子,像朱茜紅這樣的活兒雖然沒有技術,但是很辛苦,而且她給的工資裡,包括租借朱茜紅家當場地的費用,朱茜紅平日除了洗菜串菜,也需要替她幹些其他瑣事。

朱茜紅惴惴不安地接受了她的工資,她想,這宋家的小媳婦果然是如名聲一般和氣,她一定要努力多幹些活兒,報答柳暄紅的恩情善意。

縣裡的鋁鍋和蜂窩煤爐定做需要幾天,柳暄紅利用這段日子削竹籤。

串串香需要大量竹籤串聯食物,光她和朱茜紅倆人根本幹不來,朱茜紅介紹她孃家爺爺是竹匠,她哥哥們閒著可以幫忙削竹籤,柳暄紅便把竹籤的活計委託給了朱茜紅。

當天晚上,朱茜紅特意翻出她嫁人時穿的衣裳,給倆孩子洗了臉,娘仨抬頭挺胸地回了孃家。

朱茜紅想不起來,自己上一次踏進朱家院子是幾年前的事了。

自嫁人後,她日子過的清苦,父母兄弟憐惜她,總讓她帶孫子孫女回家住一陣,對外說是想她,其實是接濟她吃幾頓好的。

後來男人去世後,孃家愈發憐惜她,女兒更是在外祖家長大的,然而朱茜紅也曉得,這年頭,大家過的都不容易,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隨著父母衰老,兄弟們各個成家,嫂子們不喜歡她這位回回上門打秋風的窮小姑子,朱茜紅甚少上門了。

如今一踏進小院,她大嫂就臭著臉,二嫂斜眼睨她:“喲,小姑子,許久不上門了,是不是打哪兒發財了?”

宋家村和朱家村同屬一個生產大隊,朱二嫂哪裡不清楚朱茜紅過的是什麼日子呢,這句話不過是挖苦諷刺罷了。

朱茜紅沒搭理她,囑咐倆孩子去堂屋玩,轉頭踏進了她爹孃的房間。

朱大嫂立刻扭頭對女兒道:“去,和你表弟妹們玩會子,問問家裡近況。”

朱二嫂轉了轉眼珠子,喚來兒子,娘倆一塊貓在窗臺底下偷聽。

朱茜紅不知自家嫂子的算計,進了房後,把竹籤子的事兒說了。

一千根竹籤子五毛錢,兩千根一塊錢,乍一聽不多,但是朱茜紅娘家人多,一家人兩天就能削一千根,四天能掙一塊錢,這活計有賺頭。

朱二嫂當即激動地站起來說:“娘!就讓我家那口子幹吧。”

她和自家男人一天就能削五百根!再加上自家五個孩子能幫忙,一天下來一千根妥妥的。

老太太瞪她:“你們二房難道不用下地?”

朱二嫂不以為意,倆天就能掙一塊,下地才有幾個錢,這活兒要是能長期幹,她們二房既能吃著家裡的糧食,又能存私房錢,美得很哩。

老太太氣得搖頭,朱大嫂施施然進屋,衝老太太和小姑子笑道:“娘,小姑難得回家一趟,我讓蘭花去買肉了,待會兒大家好好吃一頓,小姑子先領著孩子們去睡會兒吧。”

“對對對!小姑子指定累了,到我們二房歇下腳吧。”

朱茜紅看著判若倆人的嫂嫂們,心中感慨萬千。

她落魄時,家裡人看她百般冷眼,現下她不過介紹回來一個活計,嫂嫂們待她熱情又貼切,朱茜紅並沒有昏了頭腦,內心愈發感激柳暄紅。

接下來的幾日,柳暄紅又去了趟縣城,領回爐子和鋁鍋,並準備食材,頭一次買賣,她只准備了香菇,白菜,木耳,豌豆和土豆片,筍子等蔬菜,至於肉,如今買肉還需要肉票,柳暄紅手裡沒票,便去屠宰場,買了些不用票的肫肝、鴨腸、雞心之類的鴨胗雞胗和毛肚。

當晚,她開始熬湯底。

豬骨頭和雞骨架熬了一夜的香味飄逸,勾的人肚子饞蟲直叫,宋家人一大早聞著味兒就醒了。

宋二嫂擠進廚房積極道:“暄紅啊,今天我幫你做飯吧。”

柳暄紅把湯倒進大大的飯罐,提著飯罐出去,臨走笑道:“謝謝二嫂。”

宋二嫂黑了臉。

昨天她買食材回來的時候就和宋家人談過,這些東西都是朱茜紅的,她不過是個幫熬湯的打工人。

宋家人也不是見了肉就瘋搶,隨便她在廚房折騰,不過宋二嫂沒想到她那默默無聞的小妯娌,能熬一手香飄四溢的好湯呀。

早知道無論如何都得把她攔下,舀兩勺嘗兩口。

宋二嫂悔得直跺腳。

柳暄紅才不管她,她提前蒸好了玉米麵饃,炒了幾根醃過的鴨胗雞心,夾在饃饃裡吃。

溫熱的玉米麵饃,配上炒的鹹香辣味的鴨胗雞心,宋家仨孩子覺得,這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早飯了,同時,他們也對他娘要賣吃食的事兒,更有信心了。

一家人揹著爐子鍋和飯罐食材,找了村裡的二大爺拉一家人去縣城。

柳暄紅不是不知道小推車的方便,但是現在一個腳踏車就要兩百,如果是手推車,她要天天推幾公里去縣城,腳都要廢了。

柳暄紅打算如果生意做的好,她就在縣裡租間院子,以後不需要天天大老遠往返宋家村。

毛紡織廠前的空地恢復了往日的喧鬧,賣早點和糖葫蘆的小攤都回來了,宋小果眼巴巴地盯著,不肯挪動一步。

柳暄紅隨他去。

正在門口咬著包子的少年看到老大,滿臉笑容大喊:“老大,老大的娘,你們快來,我們特意給老大的娘留出了一個好位置呢。”

“就在門側最近的邊兒上!保準廠裡工人一出門就能看到老大的孃的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