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39節

不怪王繡花驚訝,柳暄紅也感到些許稀奇,因為宋大嫂在小宋村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在家養豬餵雞割草打掃洗衣樣樣能行,把宋家打理地井井有條,按理不應當這麼晚。

宋大嫂眼裡閃過一絲喜色:“早上五叔婆過來了,我招待她耽擱了一些時間。”

五叔婆?

柳暄紅還在納悶這婆子是誰,王繡花一拍大腿,激動嚷嚷:“大喜呀!五叔婆是來給誰牽線?萬哥兒還是英子?”

宋大嫂低眉回:“是暖英。”

“也是,萬哥兒不著急。”

柳暄紅琢磨過來了,這五叔婆估摸著是個媒婆。

宋大嫂家的孩子這麼快,就要相親結婚了?

柳暄紅咋舌。

宋大嫂比柳暄紅進門早七年,生了三個孩子。

進門就三年抱倆,生了一兒一女。大兒子叫宋萬水,女兒叫宋暖英,柳暄紅想著自己要沒記錯,萬哥兒比她家老大長六歲,暖英更是比宋致遠大四歲,今年不過十七。

近幾年,宋大嫂又生了個小寶,和宋小果差不多大。

談到兒女的婚事,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王繡花也有女兒,雖然妞妞如今還小,但是小孩子見風長,鄉下里結婚早,王繡花感同身受。

倆人把最近鄉里有哪些新人成婚,結婚習俗到宴席說了個遍,再打聽到媒婆說的哪戶人家,人口幾個,家裡幹什麼的,是不是老實能幹的莊稼人,林林總總,為兒女操碎了心。

柳暄紅便聽到,原來這回叔婆給暖英介紹的是隔壁林家莊子的一戶人家,據說姓王,一家四口倆兄弟,一個去打仗,一個在家務農,這回說的便是在家務農的漢子,聽說以前和暖英還是初中同學,不過倆人不熟。

宋大嫂覺得挺合適的:“那孩子和她爹有些緣分,他爹先前去縣裡找暖英時還向他問過路,長得高高壯壯的,一看就是莊稼裡幹活的好手。林家莊的光景比咱們小宋村好,他們村人少地多,王家雖然人口簡單,但也分了二十畝地,王家小子種地能幹,暖英嫁過去了,不比在咱們家日子好過多了。”

“可這丫頭,死活不願意,說不想那麼早嫁人。”

“她都十七了!能一輩子待在家嗎?那不成老姑娘了。”

宋大嫂說著就來氣。

鄉里沒嫁人的姑娘,要麼是別人看不上,要麼是孃家磋磨,不肯放人,要留姑娘在家做牛做馬,不管村裡人說的哪條,都是在戳宋大嫂心窩子。

王繡花勸著:“許是沒扭過勁兒來,這當姑娘嫁人前都害怕,你好好勸勸她就行了,先相看相看,要是人不喜歡,再相看別個,這事關乎一輩子,馬虎不得。”

宋大嫂點頭,妯娌倆又談了些當姑娘時的趣事和心理活動,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柳暄紅和她們在宋家大門前分開,還沒踏進三房院子,被人撞住。

她抬眼一看,可不是上午老二說的四叔。

宋老四怒氣衝衝,撞了她也沒道歉,反而陰沉地瞪了她一眼,看的柳暄紅莫名其妙。

她這剛碰見四房的人,也沒招惹過老四吧。

宋小果積極地上前幫她抱木盆,宋秋壓著嗓子,小聲解釋:“娘,四叔的工作黃了,剛奶在隔壁指桑罵槐,說是咱們家攪和的,罵了一個時辰。”

柳暄紅納悶了。

她回小宋村第一晚,在隔壁吃飯時,二嫂和她講過,宋老四在城裡的工作要轉正,老太太高興了好幾天,對三房的態度好了許多,在村裡走路都帶風,見人就說自己兒子出息,吹噓了好幾天,沒成想,那工作居然黃了?

還和她家有關係?

柳暄紅想破腦袋也沒找出這其中有啥聯絡,便把這事兒拋到腦後。

她還是那句話,老宋家和三房已經分家,是好是壞都與他們無關。

不過一連幾天她倒沒聽過老太太的罵聲,估摸著是被人勸住了。

柳暄紅依舊優哉遊哉地過著她的小日子,她回小宋村也有一段時間,估摸著再住到七月份就回縣裡一趟,拿下隔壁點心鋪子。

然而讓她沒想到,就在短短的最後幾日,老宋家還真發生件大事兒。

大房閨女宋暖英離家出走了!

宋大嫂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一個勁兒地自責。

柳暄紅和王繡花坐大房屋裡安慰她。

“大嫂別擔心,大哥和侄子他們都出去找了,暖英很快就回來了。”

宋大嫂哭嚎:“她是鐵了心的不想回家,都怪我逼她嫁人,我沒想到,她對結婚抗拒這麼大。”

柳暄紅便了解到,原來還是和那日談的婚事有關。

宋大嫂當著她們的面兒說不急,可心裡還是喜歡那後生,瞞著暖英就把人叫家裡相看了,想著給青年人相處時光,說不定處著處著,就看對眼了。

不過暖英不樂意。

但是為了她娘,她忍了,捏著鼻子和同學處了幾天後,愈發覺得倆人不合適。

回家嚴肅拒了,宋大嫂卻沒當一回事兒,天天催促著,小姑娘煩了,留信說要去縣裡打工,可把宋大嫂嚇壞了。

急的一家子去找人。

好在柳暄紅她們坐下不久,萬哥兒回來說找著妹妹了,暖英沒去縣裡,就在村裡閨蜜家住著,小姑娘回來當著大家的面兒就說了她為何不願意。

原來這同學和她當初一樣,都是初中念不下去了就回鄉務農,滿腦子就是家裡的幾畝地和收成,覺得手裡握著幾百塊安安穩穩過日子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