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44節

柳暄紅聽到自家老大沙啞的嗓音。

宋致遠上了初中進入發育期,嗓子變得厲害。

宋小果笑話哥哥是鴨子嗓,被柳暄紅笑眯眯地告訴他,以後他也會變,小孩兒被唬得愁眉苦臉,不嘲笑哥哥了。

但宋致遠清楚自己的嗓子難聽,仍整天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柳暄紅扭頭,瞧見少年和幾個同齡人守著板車在賣西瓜,吆喝的少年還怪眼熟的,可不就是服裝廠片區那群少年。

近日店面裝修,滷味只早上賣一回,鄰里街坊光顧得熱情,沒半小時就賣完了,她也有些日子沒見過這群孩子了,合著他們是去賣西瓜了。

柳暄紅回想起他們初遇時想在廠子空地前搞收費,後來蹭串串香攤子賣粉面,現在又賣西瓜,真能折騰啊。

不過對於他們的折騰,柳暄紅是持讚賞態度的。

年輕人想掙錢是好事兒。

柳暄紅走近攤子,邊和自家老大打招呼,邊挑瓜。

少年們忙熱情地招呼,嘴巴上說著不用她挑,主動替她選了幾個翠綠西瓜,拍著砰砰響,劈開嘗著甜的很。

柳暄紅也不客氣,一口氣要了十個,讓宋暖英付錢。

買完了瓜她也沒多留,忙自己的事兒去了。

不過晚上歇息時,她回想起白天的事兒,恍然發覺,原來宋致遠這些日子晚歸是在外面賣瓜了。

也不知道他是在哪兒尋到的瓜農,賣一毛五一斤,收價肯定更低。

晚飯時,宋致遠回家,吃完了香噴噴的雞絲麵,和她談起收瓜的事兒。

原來,暑假前幾個少年就琢磨著放假要擺攤賣些東西掙錢。

不過琢磨了一禮拜也沒琢磨出啥,直到宋致遠回小宋村,吃著西瓜解渴,他們一拍板,決定賣西瓜了。

水果這玩意兒,大街上還沒什麼人賣,只能去供銷社和門市店買。

但是瓜貴啊。

一個西瓜要兩三塊,普通人不捨得買。

宋致遠找鄰居種西瓜的大叔,打聽出還有誰種的,一連跑了幾個村子,收了兩百多個。

拉著板車就回縣裡賣了。

一毛五分一斤,比供銷社賣的二毛五分一斤還要便宜一毛錢!

他們每天拉一板車,待兩三小時就賣完了。

便宜的西瓜深受松山縣居民的歡迎。

短短四天,兩百多個瓜全賣完了。幾個人掙了五百多,刨去收瓜的九十塊,他們至少掙了四百。

三人分了分,一人也能分一百塊。

在現在廠子職工人均工資十幾二十塊的松山縣裡,幾個少年小半月就掙了別人好幾個月的收入。

宋致遠面上卻沒有什麼興奮喜色。

他談到收購西瓜的時候,給瓜農們的報價是一斤五分。

種植西瓜的人不多,而且大多數人也就在自家自留地裡種一小塊。

他們跑了三個村子才收到兩百七十個瓜,大多數瓜農只賣了幾塊錢,少有的一兩家種的多,也只賣了十幾塊。

宋暖英和宋萬水聽著,心情複雜,酸酸澀澀漲的厲害。

三個村子的莊稼人忙活幾個月,精心伺候著,賣瓜才得幾十塊錢,而宋致遠他們,不過跑一趟,轉手就能賣好幾百。

這巨大的差價,怎麼能讓他們不難受。

種地不掙錢。

宋萬水總結並深深地記住了這句話。

然而記住後,他又一片茫然。

種地沒出路,他曉得,但是他不種地,又能幹什麼呢?

曾經他以為自己能脫離父輩的命運,去擺攤,但是現實給了他狠狠的一擊,若不是柳暄紅邀請他們兄妹來縣裡,說不定他們就要屈服命運了。

柳暄紅沒注意宋萬水的煩惱。

宋致遠能靠自己掙一百多,她陷入了吾家有兒初長成的喜悅。

老大不愛讀書,但是做生意不錯,以後經商有出息,應該能擺脫原書的命運。

柳暄紅不指望他們能有多大能耐,只要能活的舒服開心就好了。

第36章 鹽水冰棒

吃過飯, 一家人在院子裡乘涼。

宋暖英摟著小月兒,宋小果趴在柳暄紅懷裡, 搖著大蒲扇, 打著嗡嗡叫的小蚊子,懷念起鄉下老宋家的大棗樹。

大棗樹是舊社會時不知哪位親人種的,樹齡約莫有四五十年了, 正是青壯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