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56節

宋莞平也是小宋村名聲響噹噹的人物,她年輕時嫁去了隔壁縣,但丈夫第二年就死了,她回來後不再嫁娶,投身革命,當了村裡的婦女主任。

說是婦女主任,不過村裡也沒啥好管的,和村支書大隊長般,處理各隊各家的雞毛蒜皮兒和管著大隊的文宣工作。

宋莞平了解完柳暄紅的需求,當晚就領著十來個媳婦兒給柳暄紅相看。

這些媳婦兒年紀約莫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俱是幹活利索的人兒,柳暄紅對她們也有印象,聽過她們的勤快乾淨名聲,點頭應了。

工資按天算,一天十塊錢。

人員招了,地方不能落後。

沒一會兒,宋萬水和宋暖英來了,說小作坊建好了,請她現在還是明兒一早去看眼。

既然打算做月餅,柳暄紅曉得她那兒沒地方,也沒人手,勢必要回小宋村,在前些日子就和去縣裡送菜的宋萬水說了,讓他回去找個院子,砌幾個火爐子,建個做月餅的小作坊。

宋萬水回來後就清理了老宋家的老屋。

老屋是真老,是宋萬水曾爺爺輩的,原是宋大叔公家住,後來蓋了新的,叔公家搬了,老屋就空置了,平時院子裡就種著木瓜等果樹,堆堆稻草垛子,放柴火和閒置的農具。

正好大家都在,柳暄紅便和婦女主任宋莞平還有宋暖英兄妹並一眾媳婦兒去了院子,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宋萬水記下了,第二天不忙著開工,宋萬水繼續整改老屋,柳暄紅去採買做月餅的原料和聯絡紙盒子的廠家。

工具的話,宋萬水是提前準備好了。

而宋暖英,則回縣城高嬸子家取大家的工作服。

做吃食的,最要緊的是衛生乾淨,柳暄紅特意買了白色布料請高嬸子做工作服,有大褂,有帽子扎頭髮。

原是做了十三套,現多了幾人,宋暖英順便告訴高嬸子再多做些。

柳暄紅先在高嬸子這訂做家裡的衣服,後來又下了這麼筆大單子,高嬸子的裁縫鋪是日日忙活,老高家一時情緒複雜。

高嬸子的鋪子生意不好,高家人覺著高嬸子人白折騰,但是掙錢了,高嬸子忙這做衣裳,對家務活鬆懈了,高家人瞧著高嬸子精神滿滿的臉,不敢吭聲。

若是讓高嬸子停工,他們心疼錢,但是高嬸子忙活,他們又不習慣。

最後,高大叔兒子和兒媳婦回家分擔家務,累是累了點,但也因為這樣,他們意識到做家務的勞累不比上班差,倒對高嬸子好了許多。

宋暖英取了衣服,柳暄紅安排好原料,紙盒子剛看了設計,要過兩天送來一批,宋萬水整改好老屋,柳暄紅緊急培訓了小宋村的媳婦一番,月餅作坊開工了。

月餅的生產按步驟來,做月餅的做月餅,包裝的包裝。

日子緊急,柳暄紅沒買食品塑膠包裝機械,月餅就用油紙包著,一個個裝好放盒子裡,每個盒子就裝六個月餅,賣六塊錢,小宋村的媳婦們見了暗自咋舌。

一個月餅一個塊錢,真是昂貴。

本地月餅十個才八毛錢哩!

幹活更加小心謹慎了。

小宋村的月餅作坊交給宋暖英和宋萬水管理,柳暄紅抽出時間回縣裡。

宋小果和小月兒許久沒見到她,簡直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想念得緊,一看到她就撲到她身上不下來,柳暄紅揉揉這個臉頰,搓搓那個頭髮,一人狠狠親了口,解了相思之情。

不過倆人實在黏糊地緊,嘰嘰喳喳說哥哥們晚上要準備晚會,不回家。

柳暄紅便知道,這次中秋,學校準備舉行一次聯歡晚會,宋致遠和宋秋要上去說相聲,就連宋小果和小月兒也有表演節目,宋小果要唱歌,小月兒要跳舞。

這年頭,晚會說相聲很流行,然而柳暄紅想象不來他家老大老二要說相聲的場景,就宋致遠那除了掙錢就萬事不關心的桀驁樣,這節目能成?

但要是真成了……

她就去買個相機,給大家留下黑歷史。

保證高畫質□□!柳暄紅壓抑不住嘴角上揚。

晚飯不急,她領著倆小傢伙去了飯館。

飯館裡,因為晚上要做月餅的緣故,飯館開到七點就關門了。

現在正是飯點,還在忙碌,不過陸師傅已經做好了一些月餅。

柳暄紅瞅著,正是她吃過的南乳香肉月餅和什錦月餅等等,其中一個陸家小子還說陸師傅聯絡了南方的朋友買椰絲,椰絲要是到了,陸師傅要做椰絲奶香月餅哩!

不愧是年輕時在首都闖蕩過的陸師傅,創新能力槓槓的,令柳暄紅這個現代人自愧不如。

陸家小子又向柳暄紅報告了近日有許多廠子銷售員聯絡柳記訂月餅的事兒。

柳暄紅不在,陸師傅和人直接談了,高嬸子侄女記在了本子上。

柳暄紅眉眼染上淡淡的笑意,大概是筒子樓的職工家屬們發力了,真把月餅推銷了出去。

她接過本子翻開,第一條就是服裝廠的,要訂八百盒廣式月餅!

柳暄紅記得服裝廠子不過七百人,訂八百盒是真豪。

不過她喜歡。

服裝廠這一個訂單就是四千八塊,很好。

接下來還有農機廠,木廠,紡織廠等等幾個廠子零零散散訂了兩百盒廣式月餅和一千盒鮮肉月餅。

柳暄紅摸摸下巴,看來相比軟糯黏牙的廣式月餅,酥皮的蘇式月餅和更得松山縣人的喜歡。

這麼想著,柳記這邊蘇式月餅的產量得增加些。

小月兒和宋小果捧了倆月餅回家,在晚飯前先吃著填肚子。

小院裡,宋致遠和宋秋還沒回來,柳暄紅不等他們,先做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