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89節

但是她也明白, 現在的火鍋店和柳記, 已經沒有了她的位置。

回想起春假結束後她去柳記探望, 高雅如熱情地接待了她, 從她的口中宋暖英得知, 杜美麗從柳記的代理店長升級為了正店長,宋暖英心中微刺的同時,又理解柳暄紅的決定。

她聽說,杜美麗乾的確實不錯,雖然沒有什麼創新,但是很聽柳暄紅的話,穩紮穩打,謹言慎行,把火鍋店把握的密不透風,無論是刁難的顧客還是員工矛盾,她都處理地很好。

遇上不懂的就請教店裡的老人或者杜嬸子,萬不得已才去打擾柳暄紅,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因為她的存在,而一直屈就代理店長的位置。

宋暖英到火鍋店給杜美麗送了禮物後,就放下了回店的心思,打算繼續跟著宋萬水乾一段時間。

不過要在銷售組待多久,宋暖英有點茫然。

下鄉的日子一開始是苦的,當時柳記雖然出名,但是在很多鄉下,報紙和電視到達不了的地方,柳記並沒有絲毫名氣。

她和哥哥去推銷柳記的糖果,得到的最多的是打擊和失敗。

有的供銷社特別排外,根本不讓進,聽都懶得聽。

有的即使是用柳暄紅的法子,不收錢放著賣出去了再分賬也不肯。

而更多的,則是這頭收了糖,轉頭就不承認了。

宋暖英特氣憤,她大聲地和人家理論,可是那些人根本不搭理她,只是冷冷地無視他們,直到他們垂頭喪氣地離開。

遇上這樣的地方,宋萬水並不計較,他只是默默地在本子上的地址後面畫了個叉,就再也不往那些地方走了。

現在那個本子,已經由她摘抄了兩本,放在廠子的辦公室裡供新人傳閱。

過年後,柳暄紅招了許多人,有生產線的工人,也有管理層,和銷售組的售貨員。

工人最好招,柳暄紅的公告一出,十里八鄉的婦人們踴躍報名。

管理層則最是困難,招聘開始後就沒人應聘上,宋暖英很擔心,可是柳暄紅卻說在鄉下和縣裡招不上,就去省城,去大學裡招人去。

計劃已經定下了,等忙過開年的這段時間,她就會帶上她們兄妹和宋主任去省城。

宋暖英心生盪漾。

省城,鄉下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聽說那兒比松山縣更繁華呢。

這輩子見過最發達的地方就是松山縣的她想像不出來什麼是更繁華的模樣。

不過在去省城前,她和哥哥得把銷售組的新人帶好。

這些新人都是各個大隊和村子的年輕人,有衝勁,肯幹能吃苦,唯一的缺點是太青澀。

尤其是出身農家,大對數人在揮著鋤頭埋頭苦幹的歲月裡失去了思考和變通能力,膽怯和放不開。

因為這,柳暄紅特意買了些書籍回來,每天晚上組織學習班,工人自願報名,住在附近的人家大對數都報名了,沒空來回的也借了書回去看。

這些年輕人大對數上過小學或者掃盲班,也識得幾個字。

帶了他們一段時間,宋暖英和宋萬水已經發掘出了哪些是適合幹銷售的好苗子,把他們都打發出去好好幹。

暖英自己,則還是更喜歡和哥哥一塊。

這不僅是因為親人關係,還因為她們乾的時間長,有默契,組成了好搭檔。

這次出門,他們便是要去鄉下。

年後她們把附近的供銷社又聯絡了一遍,確認了供貨合同,還有一些遠的村子沒走動,這次就是去這些偏遠的大隊。

宋暖英和宋萬水剛進供銷社,售貨員和供銷社的採購主任就親切地迎上來了,不用他們兄妹多費口舌,直接就把去年要的糖果採購量翻了一番。

去年柳記的糖賣的貴,他們以為沒什麼人會買,沒想到過了年,大多人家選擇了包裝精緻喜氣的柳記貴糖充門面,而且回家嘗過味道確實好,對比起來也不貴,買著是心疼了點,可孩子和大人都喜歡吃,寧願多攢幾分錢買哩。

糖果和餅乾嘩啦啦地賣出去,一個年就賣完了,供銷社的人都等著宋萬水他們什麼時候回來,能補貨呢!

這次,他們特意打聽了地址,要是缺貨了直接寫信,也不用宋萬水來回折騰。

一連跑了好幾個供銷社都是這樣的情況,宋萬水和宋暖英驚喜不已。

柳記的口碑在鄉下慢慢發展了。

_

縣裡,柳暄紅正琢磨著去哪兒買腳踏車。

在沒有電動車,摩托車的年代,要走遠路下鄉,除了大巴就是腳踏車。

郵遞員也是踩著腳踏車滿鄉跑。

小宋村的食品廠招了三個銷售員,除開宋萬水,那仨人和宋暖英都得配車子下鄉。

而柳記這邊,飯館和火鍋店也得配車方便去尋她,這麼一算,她得買六輛腳踏車,普通渠道購買是不行了。

百貨商場的腳踏車需要票和調貨,等的時間長,柳暄紅就想著,她能不能去廠家直接買。

六輛腳踏車在以後算不得什麼單子,但是在現在,一般供銷社一個月也難以賣一輛,腳踏車還是個稀罕物。

一輛車子要一百多塊錢呢,六輛至少得七百塊。

柳暄紅沒什麼渠道,就在飯館裡和食客們打聽,松山縣是沒有腳踏車廠子的,縣裡的機械廠不幹這個,但是隔壁縣有個。

百貨大樓的劉主任就說,他和隔壁廠子的一位老哥相識,等他下次來貨的時候問問。

過了幾天,劉主任就和柳暄紅說妥了。

這批腳踏車跟著百貨大樓的貨走,不要票,全新包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