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寫文娛被女反派原型找上門 第三百一十六章 明天一起

寫文娛被女反派原型找上門乘風第三百一十六章明天一起如果說,在這場唐朝婚禮秀中,作為遊客和粉絲最有參與感的環節是什麼。

那隻能是“障車”了。

什麼叫障車?

照原禮來說,是新婦的“婚車”到了新郎門口時,新郎騎馬繞車三圈,給前來圍觀祝賀的街坊鄰居放喜彩。

但這種情況只能出現在電視劇裡。

現實情況嘛……這麼說吧,見過新聞裡攔婚車要錢要煙的嗎?

障車實際執行起來就是這麼個模式。無論古代現代。

沒錯,攔婚車的傳統從唐朝就已經有了。

只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大家也就是意思一下討個彩頭。

到了唐肅宗時期,障車的風氣就和現在那些攔婚車攔到上新聞的差不多了。搞得大家是怨聲載道,畢竟當年的地痞比現在的人要囂張的多。

反正弄到最後,朝廷直接下旨要禁了這個陋習。但並沒有什麼卵用,民間該障車的還是障車。

此時的徐川,騎在馬上,看著周遭就差直接喊“我,粉絲,打劫……不是,是打錢!”的遊客,非常慶幸自己準備的禮物夠多,後面滿滿兩大馬車。

當然,喜錢喜酒什麼的肯定是給不了,喜煙就更扯淡了,這是在“唐朝”,煙算怎麼回事。

喜糖倒是準備了不少,這些喜糖和徐川特別定製的紀念ar專輯卡,放在荷包裡一起放。

另一邊,坐在兩匹馬拉的“婚車”內的林夢瑩,聽著外面不斷傳來的恭賀聲,很想掀開簾子探頭出去看看。

但考慮到得遵循古禮,又生生忍住了。

別人眼裡這是“婚禮秀”,她自己可是真把這個當結婚的。

不知道喧鬧了多久,一聲“請新婦下轎”的聲音傳來,車轎的門被開啟,打扮的跟《大明宮詞》裡周迅似的沈平安,把腦袋探了進來笑嘻嘻的小聲道“嫂子。”

聽到這聲嫂子,林夢瑩嘴角不由的勾了起來,語氣愉快的“誒”了一聲。

“下車了嫂子。”沈平安繼續笑嘻嘻的說道。

“好。”林夢瑩聞言起身在沈平安的攙扶下緩緩下車。

實際上,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現代的很多地方,新娘從出嫁到入洞房之前,腳都是不能沾地的。

有很多地方,新娘從孃家出門,是由弟弟背上車。等到了新郎家,則是由新郎抱到拜堂的地方,而在拜堂的地方會提前鋪好隔開地面的東西。

唐朝自然不可能是抱著過去的。

只見林夢瑩下車之後,現場便響起了沈華錦專門創作“典禮音樂”,音樂響起,便有專門的人交替放下長方形的草蓆地毯,讓林夢瑩踏席而行。

這個叫“傳席”,也叫“轉席”。

至於剛剛接林夢瑩下車的沈平安,作為徐川家的唯一未婚女眷,一路跟在林夢瑩的後面循著她的“腳印”往前走。

這個行為是為了沾喜氣,古代稱之為“躝新婦跡”。

等走到屋內,寧開俊作為主婚司儀,高喊道“放馬鞍!!”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一個馬鞍放在了林夢瑩的腳邊,寧開俊又開口道“新婦跨鞍,福祿平安!”

看到這裡,直播間突然有些觀眾彈幕道。

【這玩意是不是和跨火盆一個道理?】

【說起這個,我突然想起了有一年參加朋友婚禮,新娘跨火盆把裙子給燎了】

【這麼看來,還是跨馬鞍安全點】

【你們的關注點是真特麼奇怪】

在觀眾的討論聲中,徐川和林夢瑩兩個人並排再往裡走。

此時在屋內支起了一個佔地很大的青廬賬,這個也叫“百子賬”,是拜堂用的。

唐朝的拜堂沒有拜天地,也沒有拜高堂,拜舅姑都是在第二天進行的。

因此,青廬拜堂只有一個環節,那就是所謂的“夫妻對拜”,具體流程是婦先拜,夫還禮。

當然,為了能讓流程看上去更加豐富一些,效果更好一些。在設計上,經過討論,把撒賬和拜堂結合了起來。

同時,為了不讓某些打拳打昏了頭的找事情。把婦先拜,夫還禮的流程也直接改成了對拜。

此時,百子賬內,徐川居左,林夢瑩居右仍以扇遮面,兩人相對而立,等待拜堂。

旁邊的主婚寧開俊,給另一個古裝打扮的中年女人使了顏色,女人拿著一個漆盒,盒子裡裝著棗、花生、桂圓、荔枝、核桃、蓮子等乾果以及銅錢組成的撒賬彩果。

待沈華錦創作的那個“典禮音樂”到達高潮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