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彌羅青卷 第三百七十章 妙有天地

其中自在天人系列的名字,前面都增加了欲界六天的形容,例如【佛道/魔道·正五品大自在天人】便成了【佛道/魔道·正五品欲界六天大自在天人】。

而【阿那含】前面則是增加了無煩天,這段描述的來歷,應該是對應傳說中修得阿那含果之人,在壽命終了之後,神識可上升到十九天上無煩天。

【天魔考】也是多了對應道場北極天宮鎮酆府。

有趣的是【六十太歲神】和【六丁六甲】增加道場處在同一處,都是甲子元辰宮,區別在於【六十太歲神】對應的是執歲殿,【六丁六甲】對應的是丁甲殿。

而關於這些宮殿的資訊,彌羅都看到了妙有天地的描述。

關於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及彌羅先前突破天一境界時候的經歷。

當時的彌羅以天地為烘爐,以自身本性為工,三寶為炭,藉助帝君留下的三才體系內蘊含的無匹巨力,將法相散化,而後在順著三才運轉的規律,將法相重新收回,如此反覆五十五次。

雖然這五十五次並非此次實質,也非次次圓滿,但五十五次變化並非虛幻,彌羅從帝君留下的三才體系當中獲得了極大的好處,妙有境也是得以蛻變到全新的境界。

此刻的妙有境三界初步成,天界有中央以太微金闕為核心,金闕內有靈池寶樹、奇花異草,金童玉女立在左右侍候,護法神將來回巡視,左右分別是日宮洞明府和月宮清虛府。

此二宮代表日月陰陽。

日宮之中日華精氣升騰,層層法理加持匯聚,化作火玉一般的扶桑寶樹,散發出道道好似火焰一般的金光,普照大千,其光所過之處,諸如太陽、晨曦、光明、希望、晝日、統治、正義、律法、審判、醫藥、豐收等概念不斷匯聚擴散,照耀三界,確保秩序運轉。

月宮之中月光交錯,一株晶瑩剔透的月桂玉樹立在中央,不斷散發出清涼如水,柔和透徹,宛如明月一般的光幕,太陰、月華、幽靜、藏匿、寧謐、寒冷、陰冥、隱晦等概念隨之流淌而出,滋養著三界,強化諸多神祇虛影,人道眾生的靈性。

太微金闕下方又有甲子元辰宮、雲樓天宮、福祿喜樂府和五雷院,其中甲子元辰宮為太歲神和六丁六甲道場,雲樓天宮為哪吒道場,喜樂府為諸多喜神、財神、壽星居住之地,五雷院內則諸多雷神、雷公,外加風雨霜雪等等氣候神祇。

而在天界東南西北,亦有不同之處。

東方有長生鄉蟠桃園,乃是彌羅昔日從太虛幻境中帶回來的靈根匯聚之地,漫天桃花構建陣法,穩固東方甲乙木之氣,構建長生妙氣。

西方則是有著一座須彌山,山中有蓮池寶樹,其上有三十三天,分別是欲界六天、色界二十二天和無色界四天,自在天人系列的欲界六天和【阿那含】的無煩天都位於其中。

南方火光滔天,內有火雲宮一座,立著諸多人道先賢虛影,隱約和人間秩序相合。

北方星光璀璨,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星官匯聚於此,算得上是妙有境內,仙神虛影最多的一個地方,同時此地也是北極天宮所在,內力的鎮酆府為【天魔考】道場,更有意思的是,北方也是唯一一處直接連同三界的地方,不但有天河流入人間,還直入幽冥。

而比起天界,妙有境的人間整個佈局,更接近於彌羅前世記憶中的場景。

觀山,有泰山之雄、衡山之秀、華山之險,恆山之奇和嵩山之奧。

說水,有太、巢、洞庭、鄱陽和洪澤。

除此之外,又有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

龐大的土地,構建了浩瀚的人間美景,雖然隱約之間,可見人間之上和四周還有若隱若現的大陸虛影,但都非實質,如今的妙有境人間,更加貼合彌羅記憶中的九州大地。

其上不但有著諸多山神、土地、井神、河神虛影,也有諸多精怪、百姓和妖靈、鬼物,乃是妙有境內靈性最重,紅塵氣息最濃郁的地方。

同時二郎神【昭惠靈顯真人趙昱】的道場青城山同樣處在人間之中,這裡也是妙有境人間力量最強大的地方。

至於在這人間之下,便是幽冥世界。

同人間的不同,妙有境的幽冥世界有三處核心,其一為【閻羅大王】的道場糾綸宮,其二為北極天宮在幽冥世界的投影北陰酆都,其三則是南方火雲宮在幽冥世界的投影陰世鬼國。

三者力量相互影響,隱約之間也是孕育出了不少新的虛影。

而這一切都是彌羅有意而為之。

妙有境內生活的生靈都是彌羅寶卷之中記載的名字,他們本身並沒有生老病死的概念,自然也不需要衍生出對應的陰世變化。

但彌羅本身完善自身道則法理,補全名字需要用到三界體系,這才特地在幽冥世界構建三方勢力,本質上是透過源自於人道秩序和天界秩序,同幽冥世界的道則法理運轉產生交替,進而帶來新的變化。

畢竟,彌羅伴生之寶寶卷之中記載的名字,五品這一個等級,已經超出了天一境界,等同於函夏諸多飛昇天外的煉神還虛境修士,類比函夏之外的修行體系,也就是所謂的半神聖者。

而想要跨境界發揮力量,自然少不得更多的外力加持,這部分力量,不是單純的靈池提供能量就能夠彌補,更多的還是道則法理以及境界上的差距。

按照彌羅自己的感知,他的妙有境吸收了多個太虛幻境的道則法理,現在又是在突破天一境界的時候,複製了部分函夏三才體系的力量,作為五品名字力量的全面發揮的支撐,應該沒有問題。

但這裡的支撐,除去妙有境本身的儲備之外,還有向外釋放力量的“視窗”。

如果以妙有境為釋放口,在彌羅的計算之中,發揮出一位五品的力量算正常消耗,兩位就非常吃力,三位根本無法供應,因為除去妙有境本身之外,彌羅心中唯一能作為視窗的只有他根本法所化的太微金闕。

因此,強化這些五品名字的道場,也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

但很可惜,諸多名字之中,【哪吒】、【六十太歲神】、【六丁六甲】位於太微金闕下方,【天魔考】、【阿那含】、【大自在天人】、【自在天魔】和【他化自在天魔主】則是位於北方和西方,而【二郎神】留在人間,都不適合作為新的突破口。

唯有【閻羅大王】的幽冥世界最有可能。

‘當然,單純的強化幽冥世界這件事情本身並不能達到開闢新視窗的目的,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整個妙有境才可以。’

彌羅的眼睛微微眯起,他看了看現在的三界佈局。

當初在突破的時候,因為專注於梳理自身掌控的道則法理,因此整個妙有境的結構,其實更多的是受到了帝君三界體系的影響,內裡的諸多佈局雖然合理,但並不完全符合彌羅原本的想法和對未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