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靈識幻想 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沉的事

別意說難盡,離杯深莫辭。

船的懷抱,本來就應該在大海。不知走了多遠,已經看不到起航的碼頭,他才轉過頭去,遙望了那一邊,揮了揮手,不知是在和誰告別。

鄭和。 永樂年間最有名的宦官,之一。

人高馬大,智勇雙全,正是年好時光,卻歷經數戰,是因為家族與明朝的戰爭,成為俘虜的他,不幸被淨身入宮。 他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保劍鋒從磨礪出,深得成祖賞識與信賴。

第一次出海遠行。 等待他的是未知,或許還有戰爭。

大船旁邊,隨行的小船,是年老婦人,還有兩名穩婆。鄭和也不曾苛待她們,確切的說,除了住行,衣食比在6地還要好上很多。

第一站,閩南,虎門。

休息調整了一翻,再次揚帆,起航。

各船指揮有條不紊的執行著座船的命令,船隊浩浩蕩蕩的行駛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只是各船若有若無的都和寶船保持著一些距離。

寶船上,穿著飛魚服,手持繡春刀的錦衣衛一臉肅穆的站在飄揚的龍旗下面,船艙裡鄭和換下威嚴的官服,換上整潔的便裝,坐在桌案邊認真的處理文案,誰能想到這個一身儒雅的中年人會是在戰場上經歷刀光劍影,功勳赫赫的將軍!也正是因為這樣,各衛船指揮才能被鄭和如指臂使的指揮!

不然,這些朱棣精挑細選的精英武將,怎麼會服服帖帖的聽話,雖然這其中有朱棣的告誡,但身為閹人的鄭和,之所以能讓人信服,都是自己一刀一槍的拼出來的!應天府,皇宮,朱棣合上錦衣衛的密奏,“姚廣孝的弟子…”

大明也是奇人輩出。

劉備得了臥龍又遇龐統,最後還是沒能得江山。今洪武有劉伯溫,成祖有姚廣孝。許多人暗自心中比較兩人誰才是明朝第一謀士? 但成祖推倒建文帝坐穩了大明江山,這謀士姚廣孝,可就不是等閒之輩了。

他倒也是個奇人,雖是僧人,卻心在君王,跳不出三界外,倒是儒釋道貫通。

“姚廣孝的弟子.....難怪如此不凡,此人....尚可信。”

嗜殺成性的成祖朱棣,對這心中的第一謀士,還是很是尊重的。 再說海上的船隊,也有不少6軍,水土不服。 “鄭將軍,王將軍病情已日益加重....” “前方應該到爪哇塗國了,遇最近港口靠岸停泊。”

武人不多話,做事雷厲風行。

爪哇塗國的海岸上,浩浩蕩蕩的船隊慢慢靠近,就好像要將這海洋上的小小島嶼碾碎一樣!戰戰兢兢的國王和臣民零散的在海灘上跪迎天朝上國的船隊,鄭和下船宣讀成祖的敕封詔書,頒金印金冊,使其歸於教化!面對天朝的威嚴,精幹的將士,國王識趣的接受了冊封,並且表示將向船隊提供一應生活所需以及呈上給皇帝的供品,另外表示將盡力救治病重的王將軍。鄭和好言安撫國王之後,留下一部官兵以一百戶率領護衛王將軍,另外留下錦衣衛一部以及願意留下交易的商人和冒險的探險者。船隊,再一次駛入茫茫大洋,身後是深入爪哇塗國國民內心的對大明的讚歎與敬畏!

鄭和一干船隊已經離去許久,爪哇土國的的公主還在暗自神傷,這段短暫的戀情就這樣無疾而終。

副使王景弘就留下了當地一個山洞養傷,正和給他留下了些許人馬。 爪哇土國內亂,西王勝利以後,殺了鄭和一百餘人,鄭和大敗西王軍隊,又懾於大明,接受冊封,恢復貿易,鄭和也是立功一件。朱棣接到密報,對此甚為滿意。

臨近的三佛齊王國,自唐宋以來,與中原大國曆來交好,一直到了大明,中原朝代更迭幾番,三佛齊國的國王也換了不少,兩地友好建交貿易卻一直未斷。洪武皇帝時期,還有數次進貢,今鄭和做為正使出訪,三佛齊國也是必經之地。

一直到至今,印尼的爪哇三寶壟都有鄭和的廟宇供奉,裡面有鄭和和他的夫人,不知夫人是後人的幻想還是當時的爪哇公主。

那劉家港岸邊的女子,時常的站在海邊,等著那遠方的船隊歸來……

明朝的故事結束了,又來了一個坊間野史,也不知道是什麼什麼寓意,反正就是讓人心中產生了一種印象。

故事是這樣的

聆音者,身長七尺,躬耕於隴畝,然有鴻鵠之志。

戰亂年,江南古鎮,群雄並起,一時間,硝煙瀰漫,烽煙四起。

民不聊生,大廈將傾,神州各地,揭竿起義者,數不勝數。尤以兩方勢力最為強盛,名聲在外。

是時,有一坊間串話

南有神君,北有仙翁,

入其一派,吃喝不愁。

神君仙翁,民心所向,

匡扶正義,替天行道。

千羽者何人?

少年時期,師從鬼谷派,以謀略著稱。

傳聞此人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文采斐然,辭藻華麗,縱使滿空星斗難掩其光,雖是文人卻不失銳氣,視野開闊,胸中有溝壑。

中原以北,仙翁千羽素有名。

眾人皆以為仙翁已半百,不知千羽是剛及而立之年。

隱士居茅廬,一篇討伐當朝權貴檄文,一夜聲名天下知。

文不加點,驚醒當朝主,君王空有治國心,卻無迴天力。

面對群雄爭霸,兵支皇城,當朝君王最後於後花園一棵樹上自縊了去。

自此,亂世梟雄,群龍四起的混亂時代拉開帷幕。

歷史更迭,世道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