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超級商業帝國 第7章 三關考驗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1o分鐘之後,秦鋒和薛佳慧被帶進了幽谷集團董事長曹國明的辦公室內。

這間辦公室比曹國正的還要寬敞,一進房間,便聞到一股股提神醒腦的檀香味撲鼻而來,頓時令人心曠神怡。

秦鋒只是掃了一眼,眼神之中便露出震驚之色。因為整個房間內的傢伙幾乎全都是用小葉紫檀打造的,僅僅是這辦公室內的傢俱加在一起,恐怕至少要價值千萬以上。

此刻,在房間會客廳內,主位太師椅上,端坐著一個6o歲上下體型微胖面色白皙的男人,此人雙眼緊閉,手中正在把玩著一串佛珠,嘴裡唸唸有詞。

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擺放著六隻紋理不一的建盞。每隻建盞裡面茶香四溢。

曹國正笑吟吟的說道“秦鋒,你們二位每人三杯茶,品完之後,說出茶的名稱,產地。”

薛佳慧聽到又是辨茶,她的腦袋一下子就大了三圈。

秦鋒卻是微微一笑,說道“看來曹總真是愛茶之人啊。端坐在這滿屋小葉紫檀打造成的傢俱王國裡,聞著優雅的檀香,用著宋代的建盞,品著極品茗茶,這才是享受啊。”

曹國正有些詫異的望著秦鋒,說道“你懂得建盞?”

秦鋒十分謙虛道“略懂一二吧?”

曹國正問道“那你憑什麼一眼就認出眼前這六隻建盞全都是宋代建盞呢?”

秦鋒笑道“曹總,我可沒有說這六隻建盞全都宋代的哦。前面這三隻建盞是宋代的,而後面那三隻建盞卻是現代的。不一樣的。”

曹國正眼神之中驚訝之色更濃,就連旁邊一直旋轉著手中佛珠的曹國明聞聽此言,手中的動作都略微停頓了一下,眉毛輕輕挑了挑,卻沒有睜開雙眼。

曹國正和曹國明都清楚,曹國正剛才其實是給秦鋒下了一個套,如果秦鋒沒有反駁,那麼秦鋒這一關就算失敗了。

秦鋒如果能夠品出茶葉的產地和名稱,只能算是通關,但並不完美,因為這一關曹國明設計出來的真正目的是考驗被考驗者的眼力,看對方能否辨識出這建盞的朝代。

秦鋒輕描淡寫的幾句話,直接化解了曹國明兄弟二人的陷阱。

曹國正盯著秦鋒問道“秦鋒,你為什麼會認為前面這三個是宋朝的,而後面那三個是現代的呢?”

秦鋒笑道“辨別建盞到底是宋代的與古代的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辨別,一看窯。

宋代使用的是傳統龍窯燒製,而現代則以電窯為主,少部分使用氣窯。

二看胎。宋人使用來飲茶的建盞為斂口盞居多,束口和敞口器型一般出現在茶碗上,很少有出現在小器型上。宋人建盞斂口器型一般胎較薄,重量較輕,日常使用時比較方便。而現代的建盞為了追求成品率和所謂的壓手,把平常喝茶用的茶盞也使用上厚胎。

三看釉。

宋代建盞的釉是利用草、木、土灰製成,灰釉類是我國最早開出的高溫釉,草木灰中的礦物型態非常豐富,但是成分不易掌握,不同物種的植物涵養不同的化學物質,若是混合燒製,成分就更加複雜。而現代燒製建盞所使用的釉水已經沒有像宋代那麼複雜,每個燒製建盞的作者手上都有自己的釉水配方。

四看燒製。

建盞的燒成溫度範圍是很窄的,臨界點在那麼幾度之內,溫度越高臨界點越窄,反之溫度越低臨界點就越寬。宋代用龍窯中的每個窯位的溫度和氣氛都各不相同,最合適的溫度和氣氛就只有那麼幾處。而現代電窯在燒成這方面往往經儀器控制溫度。

就拿這隻兔毫盞來說吧。”

一邊說著,秦鋒用手指著面前中間的兩隻建盞說道“前面這隻兔毫盞胎色呈醬紅色,這是因為宋朝時期建茶盞的胎質中含鐵量較高,在窯中受一氧化碳氣影響,胎色呈黑色或醬紅色。而現代的工藝品及仿品胎色白,多塗墨染黑。雖然出來之後的成品十分相似,但仔細辨別,還是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

說完之後,秦鋒拿起這杯兔毫盞看了看,聞了聞,品了品之後,笑著說道“這茶茶芽肥壯勻稱,柔軟細嫩,豪鋒畢露,猶如雀舌,呈金黃色,茶湯清澈、杏黃、明亮,入口味道醇厚,回甘,此乃茶中上品黃山毛峰。

至於這杯茶嘛,應該是祁門紅茶。”

一邊說著,秦鋒一邊拿起左邊的那杯茶一看二聞三品之後,笑著說道“沒錯,就是祁門紅茶,外形條索緊細勻稱,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味道醇厚,乾鮮醇和,紅茶中的精品。”

就在這個時候,一直緊閉雙眼的曹國明突然睜開雙眼,眼神平和之中帶著幾分壓迫感說道“這第三杯就不用辨識了,這位小兄弟的茶道知識已經足夠豐富,這第一關算過了。直接進入第二關吧。”

曹國正點點頭,笑著看向秦鋒說道“秦鋒,這三種茶,每種茶都要吟誦出一詩來,可以引用古人的詩句,也可以現場自己作詩,準備時間為2分鐘,2分鐘之後,三詩都需要出來,每詩說完之後,你可以有五步的思考時間。五步之內,必須出下一詩。”

聽到這個要求,薛佳慧有些不滿的說道“我說小曹總,你們是不是太為難人了啊,人家曹丕當年刁難曹植的時候,也只是命他七步成詩,你卻只給出了五步的時間,是不是太誇張了啊。還真是一筆寫不出兩個曹字來啊。”

曹國正微微一笑“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秦鋒輕輕拍了拍薛佳慧的肩膀說道“不用擔心,五步成詩我不需要,兩分鐘的時間也不需要,我現在就可以直接吟誦了。”

寫黃山毛峰的詩嘛,我就直接借用唐代宰相李德裕的那《憶茗芽》好了

谷中春日暖,漸憶掇茶英。

欲及清明火,能銷醉客醒。

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

飲罷閒無事,捫蘿溪上行。

至於祁門紅茶嘛,我就自己作一詩好了

茗品悠承韻福娘,豔凝醇滑入詩腸。

夜郎綠色天真味,賁古紅茶聖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