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錄
關燈 護眼
加入書架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 第57節

她就是想佔佔便宜,或者讓柳暄紅愧疚一下,給個承諾。

怎麼就這麼難呢!

要說她不待見他們,大家都是一樣欠錢的,難不成三房還就特討厭二房?

王繡花想了想自家新存的大團結,可不能又被柳暄紅哄了去還錢,趕緊找了新話題,說起宋老四的事兒。

第44章 清蒸鯿魚

作為家裡的老八卦人, 王繡花對各房各事兒是一清二楚,宋老四和錢桂英晌午回來的, 抱著小閨女就進了正屋。

王繡花談起宋老四是眼珠子活泛, 一副八卦之色:“你們猜老四家為啥抱著閨女回來?”

作為老妯娌,宋大嫂配合地捧眼:“為啥?”

王繡花深深地看了宋大嫂一眼。

這一眼流露著同情,看好戲等等複雜神色, 宋大嫂心中好像被人敲了小鼓,這王繡花說宋老四家的事兒,咋這麼看她?

莫非?

王繡花肯定了她的猜測:“你們還記得上回爹讓老四家的欣欣落在大嫂他們戶口上的事兒吧,這回他們就是因為這個回來的!”

宋大嫂頓了頓,柳暄紅微訝:“不能吧,上次那是他說說, 老四家同意了?桂英也贊同?”

“桂英是不肯哩,這不鬧彆扭, 但我瞅著早晚得同意, 聽說是上面發檔案, 公家的人不準生第二個娃哩, 你說這算什麼, 管天管地,還管人炕上那點事兒了。”

王繡花不理解。

她不清楚什麼計劃生育, 什麼是政策。

作為一位淳樸的鄉下農婦, 王繡花的觀點很樸素,認為人結婚就是為了合法生孩子, 還要多生, 生一串娃娃, 別人不敢瞧不起她們家。

若是連生孩子也不能, 他們結個屁婚。

在鄉下里, 沒生育能力的姑娘和漢子都是最下等的人物。

沒人看的上他們,需得承受風言風語一輩子。

不過姑娘家心軟,若是碰上了個不能生的男人,多半不會離婚,感情好的還把責任攔在自己身上,或是收養一個孩子。若是反過來,那姑娘就慘了。

但是在王繡花看來,一家人只能生一個孩子是不夠的。孩子命薄易夭折,王繡花自家有三個兄弟姐妹,可她排第五,她娘曾生了五個,不過前頭倆的都沒養住,活不下來。

王繡花自己也是曾流過一個,耽誤了好長功夫才懷了妞妞。

妞妞算她的第一個孩子,有孃家的前車之鑑,她特別緊張妞妞,去哪也不放心。

王繡花這會子覺得,宋老四在農機廠工作,錢桂英是公社辦事員的工作需得用生育自由來換,她不咋羨慕了。

柳暄紅想起來,計劃生育其實從七十年代就開始了,不過到八十年代普遍推廣開來,松山縣這座小縣城也終於要面臨這場風雨。

回憶起她上輩子見過的事兒,她好像記得,農村裡也有限制的,她老家只准生倆孩子,還是按個頭算,不能按胎算,她見過一對夫妻生了雙胎後再懷了一個,也被拉去要打胎,她躲了,但是交了許多罰款。

柳暄紅忍不住道:“這政策遲早也會下到咱們村裡,二嫂你要是想再生一個,得抓緊了。”

像她們老家,生了倆孩子的人家,男的都被拉去結紮,女的被拉去上環,兩頭都抓的緊哩。

聽說還有的鄉村管的嚴,也只能生一個的。

誰知道小宋村到時候會是怎麼回事兒。

王繡花驚了,這不是管城裡人嗎?咋還管到鄉里了。

她不太信。

因為時下農村人,就是追求多子多福,尤其是早年吃大鍋飯,現在又按人頭分地,一家家地為了佔村裡便宜,多分兩畝地,村裡是可著勁兒地生。

不過大半年,村裡就多了十來個新媳婦,七八個孕婦了。

往常也就兩三個。

柳暄紅盡了自己的能力提醒,王繡花不信她也不能強求。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城裡人想法子把戶口落在鄉下,鄉下人躲了交罰款。

因著柳暄紅說了計劃生育的事兒,王繡花吃晚飯的時候都有些恍惚。

宋老二納悶:“你今天怎麼了?”

難得老三和老四家都回來了,有倆家縣裡人在場,老宋家的飯菜可是豐盛的不得了。

老太太還宰了一隻雞,柳暄紅帶了一隻鴨,宋老四拎回來一條肥碩鯿魚和臘肉,老太太是燉了蘑菇雞,熬了老鴨湯,切了臘肉炒香乾,清蒸了鯿魚。

一頓晚飯滿滿當當,桌子都快放不下了,宋老二吃的不亦樂乎,回頭一看,他媳婦咋傻愣愣的,筷子也不夾菜,可把他家小妞妞急的,對著香噴噴的肉眼巴巴地瞪著撲閃大眼睛。

宋老二心疼地餵了妞妞滿嘴油,騰出功夫問媳婦兒。

要知道,王繡花愛佔便宜,往日有這種好吃好喝的時候,他們二房夫妻可是叱吒大方桌的。

王繡花煩躁地應付:“回去和你說。”

宋老二一頭霧水。

二房神色迷茫,大房殷勤地照顧宋小果和小月兒,柳暄紅自顧自地吃著,突然察覺一道記恨的目光。

她抬頭,對面的宋老四神色慌忙。